集萃药康实验小鼠

首页 > 资源中心 > 技术资源 > 生物通 > 小鼠筋膜炎模型图片|坏死性筋膜炎动物模型造模探索

小鼠筋膜炎模型图片|坏死性筋膜炎动物模型造模探索

2024-08-07

坏死性筋膜炎动物模型的构建在指导临床治疗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但从总体来看,现阶段尚无普适性的坏死性筋膜炎模型,目前模型的构建仍处于探索阶段,对于实际的操作仍面临许多挑战,例如:坏死性筋膜炎菌株的提取比较困难,从患者身上提取的细菌菌株培养常常为阴性;实验动物的感染率较低。因此,坏死性筋膜炎动物模型的构建仍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常用于建模的动物类型

常用于坏死性筋膜炎动物模型的动物有大鼠、小鼠、新西兰大白兔及其他动物。

IMG_5456_副本.jpg

造模菌株的选择

现有的造模模型常用的致病菌菌株有多细菌混合菌株(链球菌和葡萄球菌)和单一细菌菌株(链球菌)两类。根据致病菌的不同,坏死性筋膜炎可分为4型:

Ⅰ型为多细菌混合感染,由多种需氧菌和厌氧菌共同所致,常见有革兰氏阳性球菌(链球菌和葡萄球菌)、革兰氏阴性菌(大肠杆菌、不动杆菌、假单胞菌和克雷伯菌)及厌氧菌(拟杆菌和梭菌)等;

Ⅱ型为单一细菌感染,主要由 A 族链球菌(GAS)或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

Ⅲ型和Ⅳ型为特殊致病菌感染。


感染部位的选择

现有的坏死性筋膜炎动物模型在研究中感染部位的选择是多样的,常见的部位有动物后肢、侧腹部、背部、颈部、臀部等。选用模型动物足部进行感染的也有少量报道。侧腹部皮下感染应用最为广泛,其具有操作方便,处理简单,易于观察感染情况等优点。

坏死性筋膜炎的造模方法

1、单纯皮下注射法

单纯皮下注射法是目前坏死性筋膜炎最常用的造模方法,其具体方法主要是通过将致病菌注入动物的皮下,通过皮下感染获得动物模型。此方法构建坏死性筋膜炎动物模型的可重复性较好,在临床试验中应用广泛。

造模方法:实验动物麻醉后,将注射区域动物皮毛刮除后,进行常规消毒,用注射器将致病菌注入皮下,可进行多点注射,多点注射后造模成功率高。

选用动物:该方法适用于大部分品系鼠类,同样也适用于兔类。

这种建模方法具有操作方便、用时短、成功率高等优势。

2、人为制造擦伤+皮下注射法

皮肤软组织损伤是坏死性筋膜炎感染易感的因素之一。为了探索创伤导致坏死性筋膜炎发病机制的假设,Seki等。

造模方法:使用小鼠作为模型,在该模型中,小鼠在远离主要接种部位的肢体区域被人为擦伤。通过与未受伤的对照组对比,证实了受伤的小鼠死亡率明显更高,受伤肢体的细菌负荷更大,并且菌血症发作更早。

选用动物:此方法适用于兔子等中、大型动物。

该方法模拟了皮肤软组织的创伤,更好地还原了临床上外伤合并坏死性筋膜炎的患者,为临床研究创伤与坏死性筋膜炎的关系提供了实验基础。

3、转基因动物+皮下注射法

转基因动物是指采用增加或敲除基因的方式来构建易感坏死性筋膜炎动物的一种方法。通过转基因技术,使动物获得或丢失某种蛋白的表达来增加动物的易感性。

造模方法:Nookala等应用HLA-II转基因小鼠,通过去掉小鼠保护性HLA-II类等位基因促进GARP和FoxP3表达 Terg 的诱导来增强小鼠的易感性;Matsui等应用CD46转基因小鼠构建模型,通过构建 CD46转基因小鼠获得与人类CD46表达水平相似的小鼠来高度还原人类感染的过程。

这些转基因小鼠https://cn.gempharmatech.com/service/technical/3904227.html不仅为坏死性筋膜炎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有效工具,还为研究坏死性筋膜炎的致病机制和有关药物的研发提供了帮助。

引用文献:邢宝杰,贾代良.坏死性筋膜炎动物模型构建研究进展[J].济宁医学院学报,2024,47(2):155-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