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复苏小鼠模型助力心搏骤停(CA)治疗探索
心搏骤停(cardiac arrest, CA)是急诊常见的危重症,虽然随着心肺复苏(Extracorporeal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ECPR)技术的普及,复苏成功率有所提高,但脑保护的效果依然不令人满意。动物模型的建立对于ECPR技术的深入探索和推广起着重要的作用。
心肺复苏模型动物选择:
当前ECPR相关动物实验研究最常采用的实验动物多为猪和大鼠,其各具优势,不同研究针对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
1、大鼠CA模型:普遍采用健康的成年雄性SD(Sprague Dawley,SD)大鼠,体重范围多为450-550g。
造模方法:采用窒息法致大鼠CA、电刺激法诱发室颤(Ventricular Fibrillation,VF)致CA,
一般窒息性CA会产生更严重的心肌损伤和线粒体损伤模式,而VF模型由于其操作难度大,缺乏稳定性和可重复性。二者均采用静脉-动脉(Venous-Arterio,V-A)ECMO模式辅助下进行ECPR。
缺点:在慢性疾病的基础上建立CA大鼠模型的研究比较少见,主要是因为其操作难度大,模型制作周期较长。
2、猪CA模型:一般采用雄性成年猪,体重范围在35~65 kg之间。
造模方法:电刺激法和冠状动脉结扎法二者均可导致VF,继而引发CA;采用窒息法诱导CA的研究较少;有研究采用35%控制性失血制作失血性休克模型,然后给予氯化钾以引发CA;此外,还有研究采用一氧化碳中毒直至中枢衰竭诱发CA。
引用学术:
[1] 蔡金霞,刘燕青,刘子泉,等.体外心肺复苏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J].中华灾害救援医学, 2021, 9(8):4.DOI:10.13919/j.issn.2095-6274.2021.08.007.
平台旨在知识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处理。